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文章分享: 默默無聞的女傳教士---和受恩(文 / 陳希曾) 5-3

在所應許之地作客(來11:9)



  和受恩教士第一次受差遣到中國,是在一八九九年,到福建省埃州市,在倉前山聖公會所辦的陶淑女子中學裡教了七年書。她有基督豐盛的生命,溢流出美好的生活,吸引許多學生圍繞在她身旁接受教育,因而引起了校長的不滿和同工們的嫉妒。有人以為她熱心過份到神智不清的地步。最後還被加上了莫須有的十大罪狀。當她安靜省察的時候,在主面前覺得:姆指與小指爭吵,都是叫頭受傷,還是離開這裡吧!她就完全順服,悄然地離開了陶淑女子中學。雖然如此,由於當時會督相信那些罪狀屬實,於是就將她遣回英國。那些告她的罪狀還是送到了英國差會的總部。那時她就學了在十字架蔭影下默默無聲的功課,寧可忍受委屈,不為自己申辯。直到差會負責人對她說:「我用職權吩咐你,不要隱瞞!」她才把一切的原委說了出來。雖然後來真相大白,然而她已付了相當於生命的最高代價。為著滿足神的心,她寧可撕碎自己的心。名譽是人的第二個生命,對於事奉主的人更是如此。她在十字架的蔭影下不肯搶救自己,像約瑟一樣:「被撕碎了!撕碎了!」(創37:33)。


後來她在英國遇見了潘湯弟兄(D.M.Pantom),得了他許多屬靈的幫助並一同聚會,潘弟兄是當時基督徒雜誌《黎明》的主編,是一位非常認識聖經預言並明白得勝真理的弟兄。他影響了和教士的一生,作一個等候主回來的人。那時她在英國等候兩年,等主再為她開路前來中國做工。那段時期,都需要用信心禱告求主預備。終於在她四十二歲的那一年,她再度回到中國。 這一次,沒有一個有力的差會在背後支持她,陪伴她的只有比她小廿歲的外甥女黎愛蓮(M.L.S.Ballard)。黎教士還帶著少數私房錢,而和教士只擁有詩篇廿三篇作她唯一的產業。正像亞伯拉罕一樣,用信心仰望主,負她一切的責任。當她們的船駛進閩江口的時候,她心中默默仰望神為她安排前途。這時看到左岸羅星塔附近的白牙潭景色宜人,內心感覺這就是今後神為她所預備工作的地方,後來果然在白牙潭租到了房子,定居下來,房東是開辦孤兒院的院長夏姊妹。白牙潭是一個荒僻靠海的地方,而和教士所住的又是幾間簡陋的木屋,和她第一次來中國時,在福州城裡所住的花園洋房相較,真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時候從福州到白牙潭,要先坐汽船到馬尾,再用小木船渡到白牙潭,然後,還得沿山邊小路走一程,才能到達小山坡上的幾間舊木屋,那就是和教士的住處了。山坡頂上的一間是她的臥室和她自己單獨與主交通的地方;旁邊一排房屋是為著接待用的。這「白牙潭」在她的心目中就像亞伯拉罕的迦南地一樣是應許之地。神會中途收回這地麼?事實上確曾有兩次驚險的經歷,原因是房東夏姊妹曾兩次堅決要把房子收回給孤兒院用,並且派了土木工將房子整修了一番之後,要她在限期內遷離。眼看這些房屋要被收回已成定局,然而她相信神的應許不會落空,她鎮定安然地向神禱告說:「父神啊!求你堅定你的應許」。結果房東先後兩次,都派專人來說:「整修好的房子仍舊由你們住下罷。」從那時起,直至一九三O年和教士安息主懷裡後,仍由黎愛蓮教士繼續住著在白牙潭工作,一直到一九五O年她回英國才離開了這神所應許之地。






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來6:15)


  雖然白牙潭是神帶領她去的寄居之地,然而在那裡的日子,他並沒有應許天色常藍。有一天她因為各種的壓力,幾乎灰心絕望,然而主站在她身邊,加給她力量,她就寫了一首詩:「當向標竿力前」,這一首詩中所表達的艱苦與孤單,似乎可以從下面一位同工的回憶中略窺一二:「她從繁華的倉前山遷到偏僻的白牙潭,過著孤單的生活,沒有人同心,沒有人同情,沒有受人一文錢的幫助,她眼目單單仰望負她全部責任的主。」那時僑居在福州的西教士們,時常傳說和教士因為走主道路,獨居白牙潭,天天過著很艱苦、很貧窮的生活,時常穿不暖吃不飽。因此有一位西國姊妹到白牙潭去訪問她,要知道個究竟。當她到白牙潭時,和教士正在餵狗,手拿著麵包和牛奶給狗吃,那位外國傳教士看了就說:「外人論到你的都是謊言,原來神賜給你是這麼大、這麼豐富的恩典!」和教士聽了笑一笑,說:「感謝主!讚美主!」


  有一次,她的口袋已空,又有幾筆款項必須支出去。正當這時,一個新神學派的人拿了一筆款子來幫助她。但是他給的時候,卻多說了幾句話,勸她不要太迷信,雖然這一筆款對和教士是急需的,但她還是謝絕了。她負責向主忠心,主也負她的責任。第二天非常奇妙的,在英國的潘湯弟兄電匯了一大筆款給她。她曾寫信問潘湯弟兄為什麼匯款給她,並且為什麼要電匯,潘湯弟兄回信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在禱告的時候覺得該匯這筆數目,並且該電匯給她。


  和教士是個講求屬靈原則的人,她寧可像以色列百姓天天在曠野撿嗎哪,像以利亞在基立溪旁等著神差遣烏鴉叼餅和肉給她。有一次從外國來了二位弟兄,一位姓巴,一位姓賀,到了白牙潭看望和教士和同工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經濟問題,建議同工們為主緣故做點生意,帶著職業事奉主,可以把中國的綠茶、刺繡等產品寄到國外給他們代售,賺些利潤為主工作使用。和教士為著所領愛的屬靈原則,還是婉謝了他們的建議。






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哈3:2)


  和受恩教士真是一個禱告的人,她不只仰望主在日常生活的需要上供給她;她也求主為她們的工作開路。她和黎教士深深知道,她們在肉身上極其有限。從外面來看,兩個沒有差會支持的弱女子,能為主作什麼呢?但是她們的屬靈眼光一點都不弱。一心要得著當時十分落後的廣大中國歸向基督,這似乎是一個遙遠的美夢。但是,她們看準了神必定為自己興起一些有為的青年來,為此,她們就專一為這件事禱告。每天和教士都單獨的將這事在她臥室上面的小綁樓裡向主呼籲。這一間專屬於她的禱告密室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進去的,就是 黎 小姐也不例外。每天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她和黎教士一定要一同到白牙潭的山上去散步並且同心禱告。一面求主記念白牙潭鄰近的靈魂;另一面為著整個的中國向主懇求。她們一共禱告了十年,神聽了這個禱告,在她住處的附近,有一個很大的復興。神興起了一些愛主的青年,其中有王載、王連俊、陸忠信、倪柝聲、陳再生、張詩貞等弟兄。以及葉松芳、丁素心、宋希娟、林瑞玉等姊妹。只有神知道那一次的大復興給中國的基督徒世界帶來何等長遠的影響!為著應付這許多的屬靈的需要,和教士在白牙潭她所住的地方,預備了一排宿舍,作為接待用;另外有一間較大的,作聚會場(c)


就在這裡,時常有定期的造就聚會,以一週或半月的時間,各地有心追求的學生與知識青年等。據與會的人回憶,大會期間每天聚會查經三堂,會後還要做筆記、抄詩歌等等。此外,為著鄰近村莊的慕道朋友們,也設立了「學習真道班」,對於福音真理有系統地講解,就如「神的存在」、「人的罪惡」、「審判」、「主的救恩」等。像這樣一個類似辦教育培養靈性人才的工作,和教士如何應付這局面呢?她不靠募捐、不作廣告、她不靠什麼有力的財團,只是單單仰望神的供給。


有一次一位弟兄——麥克博士,從外國來到白牙潭,參觀和教士的工作,接見了許多可愛的同工作非常歡喜,很受激勵,他說,他想到同工們沒有固定的薪奉,生活費用必定有困難,就建議說:「你們可以不可以定一個名稱,如某某組織或某某單位,待我回國的時候,報告我所在地的教會,他們就能按時寄款項給你們,這樣,你們就可以安心工作,不必再為經濟所擔心了。」但這一片好意卻沒有被十分固執的和教士所接受。信心的道路的確是孤單的。


她怎樣幫助青年人,可從一位老姊妹的回憶中得知一鱗半爪:「大家以為她年紀老,都稱她為和師姑,但她不肯接受說:『我們在主裡,不管年長、年幼,都是一樣的。年日在主裡算,沒有什麼差別,你們受恩姊妹好了。』以後弟兄姊妹為著尊敬,不叫她名字,把和師姑改稱和姊妹。從此以後,對年長的其他姊妹,也都以姊妹相稱。她對姊妹的教導,非常強調必須端莊,立志作安靜的人,反覆以《帖撒羅尼迦前書》、《提摩太前書》兩部書闡述其詳,引人入勝,感人深刻。她教姊妹順服真理、順服權柄的真義,並強調姊妹蒙頭的重要。她勉勵姊妹們,少言語,學習仰望神,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所聽見之人,正如帖撒尼迦前書二、三章所教導的。她對真誠愛主的人,極為尊重,視為珍寶。她愛護倪柝聲、魏光禧、陸忠信等弟兄,說是:因信主,作為我的真兒子。感動得他們撇下一切終生事奉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