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芬妮‧克羅斯比」與「有福的確據」

「這是我信息‧是我詩 歌」(This is my story, this is my song)是『有福的確據』(Blessed Assurance)這首聖歌的副歌,是芬妮‧克羅斯比(Fanny Jane Crosby)生命見證的代表作,因為生命與詩歌是不能被切割的。
 
       1820 年3月24日,芬尼生於紐約普蘭鎮的一個窮苦家庭中。出生6個月,因感冒引起眼炎,再被庸醫敷用錯了藥後,雙目變為全瞎。她的父母雖然出身卑微,卻都是敬 虔的基督徒,全家熱切愛主。在她還不到一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她母親因事情太忙,所以請祖母來家照顧這盲眼的女孩。

        芬尼從小就喜歡坐在祖母的膝上,聽她講聖經故事。她的祖母是一位非常愛主的姊妹,並且也相當的認識主。雖然知道孫女永遠不能用肉眼來欣賞大自然的美麗,但是她卻看出在這個小女孩的裏面,有一個何等聰明的心靈!當她祖母抱她在膝蓋上時,不只把四圍神創造的美麗,講給她聽,更把神的大愛,主的救贖和聖經的奇妙,灌輸在她的心裏。

        她祖母說:『孩子,你縱然不能像我這樣,從書案上取出聖經來讀,可是你能將許多神的話,豐豐富富的珍藏在心裏。以後你無論到那裏去,這些話都要隨著你,比一切財物更寶貴,要成為你用不盡的寶藏。』由於這種鼓勵,她更加用心背誦聖經。她所下的工夫,對她一生的事奉,有深刻的影響,這些寶貴的聖經,成了她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她因為眼瞎的緣故,不能進普通學校讀書,在遠處的盲人學校,收費都很貴,絕非她這個窮苦的家庭所能負擔的。但是芬尼從小知道信靠救主,在禱告中向主說明她心中的願望。她相信神能作人看為不可能的事。雖然經過很長的時間,她的禱告好像沒有蒙主應允,但她一直向神祈求,一點不灰心。有一天,一個陌生人從波士頓到這裏來考察,看見芬尼所寫的詩,覺得非常的驚訝,所以就幫助她,進入一所盲人學校讀書。芬尼15歲入學於紐約州立盲人學校,在學期間得過6次詩作佳獎。畢業後留校任教11年,教授英語文法、修辭學與歷史。38歲時嫁給同是盲人的優秀老師阿斯泰,他們45年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滿。

        在她教書的時候,學生們都非常的愛她,她也把救主的大愛傳播在這些學生的心田裏。許多年輕失明的孩子都因著她而清楚蒙恩。那些因著和她接觸而得救的人,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和她一樣地熱愛救主,而且也都喜歡與主交通。主藉著她在那學校裏成為一個很大的影響力。以後她又到各地教會作見證,並且也最喜歡在貧窮的人中傳福音。
        分析芬尼所以有如此豐富又精美的創作,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
        第一、她曾有清楚得救的經歷:她30歲某晚在紐約百老匯衛理公會會幕堂參加聚會,聽到以撒‧瓦茲(Isaac Watts)所寫詩歌『痛哉,我主身流寶血』(Alas, and Did My Savior Bleed)受感而到台前,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她生命的救主;並於1851加入成為紐約聖約翰衛理公會的會員。從其詩作多處提到耶穌基督的救恩而知。

  第二、她深信她詩作的恩賜天分是上帝所賜:她回想母親帶她到紐約求醫診治,醫師宣判無望,回途乘小船,她求告上帝:「上帝阿,像我這樣一個瞎子,不會作甚麼事,只要你賜我一點事,我願全心全意去作……」以後她有無窮靈感,一篇接連一篇的詩作產生,一生的創作聖詩竟達八千多首,她回想起少女時的禱告,雖然那時上帝並沒有具體說要給她甚麼恩賜,所以她願將榮耀歸給上帝。

  第三、她是一位殷勤努力學習的人:她的母親與祖母花很多時間跟她描述周邊事物,花果草木、飛鳥水族、太陽、月亮、星星……尤其閱讀各種書籍給她聽,其中她最喜愛的是『聖經』的話她會背誦摩西五經、詩篇、箴言、路得、雅歌、四福音書、保羅書信……所以她所寫的每一首詩歌,可以說是以聖經經文編串起來

  第四、她對主耶穌的全然的委身:44歲以前,她還寫一些世俗作品,但從1864年2月2日遇見聖樂寫作家兼出版家的白百里之後,她的生命起了很大的改變。白百里對芬妮說:「多少年來,我一直渴想妳能為我撰寫一些聖詩」她毅然決定,從今之後,單為主寫作。

   芬妮的詩多數是受 神的感動而得到信息,這首『有福的確據』(Blessed Assurance)創作的由來是這樣。1873年的某日,她的好友腓比突來造訪,一進門即說:「芬妮,你聽看看,我新作的一曲」,於是在鋼琴彈起來,問道:「怎麼樣,這曲調到底在說甚麼?」芬妮點點頭:「不就是在說『有福的確據』麼?」趕快進入她書房,很快就寫好。不久被載於 Ira D. Sankey 所編《福音詩歌與聖樂獨唱集》(Gospel Hymns and Sacred Solos)裡面的第五百首。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許多青年被送往前線。常在月台送別兵士時,大家最喜愛唱的兩首聖歌,就是『再相會,願神與你同在』(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與這首『有福的確據』(Blessed Assurance)。

    《福音詩歌與聖樂獨唱集》裡,前者是編在第494首,後者是第500首。當他們唱完『再相會』,必有人高喊:「加6、加6」,是甚麼意思?就是494再加6,等於500,唱完『再相會,願神與你同在』之後,還要唱『有福的確據』,大聲用力的唱副歌「這是我信息‧是我詩歌」(This is my story, this is my song),兵士們在火車裡,一直高歌這首詩歌。

       這首「有福的確據」是八十年來教會所接納常用的詩歌,至今仍有許多人愛唱,至今著名的佈道家葛理翰博士便非常喜愛。

         這首詩歌為何如此引人入勝?乃因為這是一首聖徒得勝的凱旋之歌,他心裡有確實的把握,知道耶穌站在身邊,這種無比的福氣,使他在痛苦的環境中仍舊「滿心歡喜」。喜樂從他心中滿溢,使他不能不將這信息向人傳講或演唱,晝夜不停的唱詩讚美那位屬他的主。

        真是希奇,盲眼反成為芬尼一生中化裝的祝福。正如她晚年的回憶,「因我自年少至今,就相信慈愛的主,曾藉著祂無限的慈愛,與奇妙的安排,使我目盲而分別為聖。直至如今,還能有機會作祂所交付給我的工作。

        她的自傳中曾記述了一段:當那位醫生因用錯了藥使她失明後,一直覺得很抱歉,但芬尼說,若是她能再遇見他,要對他說:「謝謝你,謝謝你使我目盲。」

        1902年阿斯泰81歲時離世,芬妮則於1915年95歲時離世。她的姊妹為她立墓碑,刻上馬可福音14章第8節的經文「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She has done what she could),這句話乃是主稱讚伯大尼馬利亞的話。

        主為芬尼揀選了最上好的道路,她為此感謝神,不但不覺得苦惱,從她的詩歌中確實可以證明她是地上最喜樂的人,並且從她心坎流露出來的詩章,也把我們都帶到最喜樂的神那裡!

詩歌分享: 有福的確據 Blessed assurance






1.  Blessed assurance, Jesus is mine!
O what a foretaste of glory divine!
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我今得先嘗,榮耀喜樂!
Heir of salvation, purchase of God,
Born of his Spirit, washed in his blood.
為神的後嗣,救贖功成,由聖靈重生,寶血洗淨。
2.   Perfect submission, perfect delight,
Visions of rapture now burst on my sight;
完全的順服,快樂無比,有福的異象,在我心裡。
Angels descending bring from above
Echoes of mercy, whispers of love.
   天使帶信息,由天而來,報名主憐憫,述說主愛。
3.  Perfect submission, all is at rest;
I in my Savior am happy and blest,
完全的順服,十分平安,倚靠我救主,意足心滿。
Watching and waiting, looking above,
Filled with his goodness, lost in his love.
儆醒以等候,盼望主來,進入祂恩惠,享受祂愛。
 〈副歌〉
This is my story, this is my song,
Praising my Savior all the day long;
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This is my story, this is my song,
Praising my Savior all the day long.

        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文章分享: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主耶穌將要離開門徒,他們必定傷心欲絕。他們可怎樣表明愛主的心呢?答案是「遵守祂的命令」。若真的愛耶穌,不是要流淚,而是要「順服」。「愛心」的最大考驗就是「順服」。耶穌藉著順服來表現他對神的愛,我們也要藉著順服來表現對耶穌的愛。耶穌知道真誠的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只有順服才能證明一個人的愛是實在的。所以他對門徒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15節)。耶穌的意思是:他離開後,門徒不要自怨自艾,門徒若是真的愛他,就應該遵守他過去教他們的命令,不要憂愁,不要為前途擔心,要相信他,因為一切有他掌管,他必會再回來接他們到他那裏去。耶穌對門徒強調,只有透過他們「遵守命令」的行動,才是真正愛他的表現。



我們是否真實愛神,也可以用耶穌的這句話試驗出來。當你最愛一個人的時候,你一定把他的事看為最重要。不用提他說出什麼話來,只要你一看出他有一種需要,或是看出他心中喜愛什麼,你一定會急忙去為他作那些事,並且甘心的作,積極的作,不但不以作那些事為苦,而且以作那些事為樂。照樣,我們若真實愛神,我們也會這樣作,何況我們還聽見神的命令呢?詩人說:「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並不遲延」(詩119:60)。


每逢讀聖經或聽道的時候,得著了神的教訓,就應當立時起來遵行,決不遲延到明天,當日就照著行,當時就照著行。並且不計較因著這樣行是否會受什麼勞苦?是否會感什麼不便?是否會遭什麼羞辱?是否會遇什麼損失?因為,如果一計較這些,我們便會因此退縮顧慮,不肯順服。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便會尋覓許多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為自己辯護,證明我們不遵守神的命令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其實這些理由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不過是我們不肯順服,不敢順服而已。如果我們不計較一切,而且毫不遲延的去遵守神的命令,這些危險便都無從發生了。


一個人光是明白主的命令,還不能證明他愛主;惟有遵守主的命令,才是愛主的表現。愛心若沒有順從,便是死的。人的愛心越大,他遵命的程度也必越高。愛神不是嘴唇上的事,乃是心靈和生活中的事。我們的心如果真愛神,我們便不能不聽神的話,便不能不遵守神的命令。我們遵守神的命令的快慢,和我們愛神的心的大小成正比。愛神的心越大,遵行神的命令也越快,這是試驗基督徒愛主的心的一個毫無差誤的溫度錶。我們應當隨時隨地用這個溫度錶測驗我們愛神的心的大小,免得我們陷入自以為是的危機中。



親愛的弟兄姊妹,若用耶穌的話來評量,我有多愛主呢?或者說,我有多在乎自己是否愛主呢?我若愛另一個人,就會巴不得時時刻刻與他在一起,我對主耶穌也是這樣的渴慕嗎?一個成長的生命一定是心靈裏面越來越愛慕主耶穌,因為裏面對主的胃口越來越大。好比一個嬰兒剛開始,只能喝四盎司的牛奶,漸漸地,他要喝一整瓶的牛奶;後來單喝牛奶不夠,還要吃別的,要吃稀飯,吃乾飯。這表示他在成長。我們心裏面對主是否越來越渴慕,好像早上晨更半小時不夠,要越來越長,不然就不飽,這叫飢渴。我們是否越來越飢渴?這才是最重要的。



主的兒女啊,如果你現在心裏有感動,那是主耶穌在向你叩門,要你更多親近祂,你若照這感動立刻去作,就是遵行祂的命令,是愛祂的表現了。是的,人的深處若被主吸引,就不能不愛主;在愛主的人身上,遵主命令乃是甘心而容易的。但願我們愛主更深,遵從主的命令更多。阿們!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見證分享:《彼岸‧夢圓巴西》




 彼岸 夢圓巴西 ---

講述來自內地的主角楊軍鋒,八九年到巴西留學,早上唸書,晚上在快餐店打工,豈料遇上惡性通 貨膨脹,最終失學,連回國機票也買不起。想到學業一敗塗地,又無法回國與愛人和父母相見,他覺得生存已無意義,只希望死前賺一筆快錢,寄回父母答謝他們的 養育之恩,於是便到鄰國稱為「走私天堂」的巴拉圭闖一闖,豈料就在那裡遇到改變他一生的機會──認識了教會。後來他與失去聯絡多年的愛人朱曉丹重新聯繫 上:原來對方到了新加坡工作,但在繁華城市中卻感到非常孤單,經常致電自殺熱線求助。楊軍峰於是透過書信向她傳福音,並致函新加坡《中信》求助,獲對方派 人關心孤獨的曉丹。最後經歷重重困難,兩人終在巴西重聚,組織家庭,並熱心在教會事奉。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女宣教士和受恩(Barbera)的紀錄片4-4




肆 生命的種子,豐盛的果實
      麥粒埋在地裏,是隱藏的,也因處於泥土的包圍而不見光。內裏的生命在麥殼內發動運行,向上生長時,就撐裂了外面的硬殼,至終麥粒失去了原來的外殼、形狀,不再完整,但卻結出了許多的子粒。這是和受恩姊妹對她自己這一生的看見。
葬了!麥種埋地裏,來日豐收為全地,
麥種入地有所期,萬萬千千當歡喜。
葬了,隱藏無所見,極深黑暗似滿遍,
外在佳形不再顯,內裏生命仍屬天。
葬了,眾人都以為,一無所有盡了結,
不知其所曆一切,為顯神生命豐美。
朋友,你是否已葬?為何仍孤獨心傷?
當將歎息變歌唱,豐盛生命得綻放。

      一首詩歌就像奶和蜜,是從一個學過功課並受過對付的生命流出,絕不可能出於一朝一夕。這首詩歌正說出其作者-和受恩姊妹,如同她一生所摯愛的主,成了一粒 落在地裏死了的子粒,撒在中國這塊廣大卻遠離神的土地裏。二十世紀初的交通、通訊還是很落後,中國離英國是如此的遙遠,但因著主愛的激勵及神的呼召,和受 恩捨棄了一切她所親愛的家人、親友,所熟悉的環境、語言、文化、食物等,在種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流露神聖超越的生命,成為神祝福中國的管道。
      願主今天也得著千千萬萬願意埋葬自己、釋放生命的子粒,如同祂得著和受恩一樣!
影片字幕: 摘自敞開的窗戶第十五集 http://college.churchinhongkong.org/hymns/psalmers02.php

女宣教士和受恩(Barbera)的紀錄片4-3



參 神聖的時代異像,卓越的經綸管道
      對兩個微弱的姊妹而言,福音化廣大的中國,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她們不久就領會到神要在中國人當中,為著祂自己興起青年人。為此,她們甘願將自己 作為種子,埋在禱告的職事裏,長達十年之久。至終,神答應了她們的禱告,當她們禱告到第十年時,在她們似乎得不著任何果子的勞苦中,福州有了大的復興。
      在當時被興起的青年中,有王載、魏光禧、陸忠信,王畏三,以及其他許多青年弟兄姊妹,他們常到和受恩姊妹面前接受訓練和屬靈的教導。
      和受恩住處附近有一排十棟木造房子,此地的地主是一所孤兒院的院長。為了應付屬靈的需要,和受恩向主禱告,求主賜給她這排房子。主答應了她,她就租下了這 排房子並將這排房子預備要當作接待之用。這就是和受恩的“應許之地”。爾後二十年間,她在這裏支搭帳棚、建築祭壇。有一年,地主決定將這些房子收回作為孤 兒院之用,就請和受恩遷走,也請工人進來整修房子。然而,和受恩繼續信靠神,相信神不會作違反祂自己所應許的事。她在信心裏禱告說:“父阿!堅定你的應 許。”最後,地主差人告訴她,整修過的房子都給她住。她住在那裏,直到一九三零年離世與主同在。
      當時,她使用這些房子,對青年弟兄姊妹進行訓練。其中有一位特別的青年尋求者-倪柝聲,對他而言,與和教士私下的交通和個人的長談,是對他最大的造就和成全。
      每當倪柝聲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屬靈上的指引和加強時,他就去找和受恩。和受恩把他當作一名年輕的學生,常常給予嚴格的管教。倪柝聲曾追述道,“一九二三年我 們有七位同工,我與另一位比我大五歲的同工是領頭的。我們每週五有同工聚會,其餘五人都是聽我們二人爭執。週五我們相爭,週六我就去年長的和受恩姊妹那 裏,控告大我五歲的同工......。但她引用聖經的話,要我順服年長的。有一次爭執,是我有最好的理由,我以為去告訴她,她必定會看出我的同工是錯的, 並支援我。但她卻說,‘某位同工錯不錯是另一件事,今天你在我面前,這樣控告弟兄,像不像背十字架的人?像不像羔羊?’給她一問,我實覺慚愧;我永遠不會 忘記,那一天我的言語和態度,的確不像一個背十字架的人,不像羔羊。”
     
倪柝聲常提到,有一次他去和受恩家裏見她,即使他還在客廳裏等待,他已深深感到主的同在。和受恩曾寫下這樣的話:“為己無所求,為主求一切。”(I want nothing for myself; I want everything for the Lord.)
這是她向主的禱告。之後,倪柝聲也引用這深切的禱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日復一日,和受恩總是等候主的再來。一九二五年的最後一天,當她和倪柝聲一同禱告時,她禱告說:“主,你真的要讓一九二五年過去嗎?雖然這是今年最後一 天,我仍要求你今日回來。”之後,當二人同行將近街上的一處轉角時,她說,“也許在我們彎過這個轉角時,就遇見祂了。”對她而言,主的再來不是道理,而是 活的盼望,支配她的工作與生活。
      在如此偏遠的角落,度過隱藏的二十年之後,一九三零年二月底,和受恩罹患腸炎,就是所謂的柯氏症。未幾,她就行完在地上六十三載的旅程,于當年歿于中國福 州。據說在她辭世以前,還不斷宣告:“生命!生命!”她臨終前贈予倪柝聲的一袋物品中,有一短箋寫道:“親愛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曾賜下誡命說,你要全 心、全魂並全心思,愛主你的神。”她過世後,安葬于白牙潭村內,墓碑上寫著:“和受恩教士安息之處。願感動她的靈加倍感動我們。”從英國的小鎮到遙遠的中 國福州,是一段漫長的路程。她跟隨她主人的腳蹤成為奠祭,滿足她至愛的主。因著這樣的犧牲,她成為主的管道,使主能夠在二十世紀興起祂貴重的器皿-倪柝聲 (Watchman Nee),也是借此,引進了神在這時代經綸偉大的行動。

女宣教士和受恩(Barbera)的紀錄片4-2



貳 隱藏的職事,馨香的見證
      在此之後,她結識了潘湯弟兄-當時一份基督教雜誌“晨光報”的編輯。和受恩從他得到許多幫助和光照。潘湯相當認識分裂的事,也明白聖經的預言以及得勝的真 理,和受恩因此受他影響,過等候主再來的生活。在停留英國的兩年中,她運用信心向主禱告,好讓她能再度回到中國作工。
      至終,到了一九零九年,在與潘湯弟兄,和其諾威治舍瑞禮拜堂,有過交通之後,和受恩再次回到中國。但這一次,和受恩沒有龐大差會的支持,只有詩篇二十三篇 中的主作供應,完全憑信心行動生活。她的侄女,小她二十歲的黎教士,也與她同去中國。當船橫渡閩江時,她禱告主,與主交通,為著需要和前途,安靜地倚靠並 仰望主的引領。在閩江下游,距福州約一小時的航程,是一名為馬尾的小港,這裏水深,允許較大海輪停靠,羅星塔即是此地地標。港灣對面有一小村落,名為白牙 潭,從這裏可以一覽閩江和對岸馬尾的明媚風光。和受恩按照主的引領,選擇在此建立新居。
      和受恩姊妹于一九一一年在白牙潭傳福音,往來於鄰近鄉村,找尋願意信主的人。當時,那裏沒有人知道耶穌的名字,她到人家裏傳福音,人在那裏燒火煮菜,她就 一面幫忙,一面講說神的話,她在這樣隱藏的情形下開始她的職事。儘管外面工作的果效不顯著,但在裏面,她一直呼吸著屬天的氣息,也一直與復活的主有著更深 的交通。在她所寫的詩歌中,有一首詩歌(詩歌四九三首1,3,4節)就充分表達了這種對主深刻的經歷,尤其是經歷主寶貴的名:

一 神阿,你名何等廣大泱漭!
     我今投身其中,心頂安然;
     有你夠了,無論日有多長;
     有你夠了,無論夜有多暗。
三 你是我神!全有!全足!全豐!
     你能為 我創造我所缺乏;
     有你自己,在我回家途中,
     無論有何需要,都必無差。
四 我的神阿,你在已過路上,
     曾用愛的神跡多方眷顧;
     故我敢再投入你的胸膛,
     因信心 安,讚美你的道路。
      在白牙潭這偏僻村莊裏,這位與眾不同的教士,一位先鋒,正在靜靜地,緩緩地勾畫出一個不為人知的領域:一個在神聖奧秘的範圍,生命和復活的領域。她在一切 的人、事、物中看到主,並經歷主。每日,閩江江面上,舟楫往來穿梭的美景提供她豐富的靈感;因著主的同在,閩江上的波濤風浪,和航行的艱難險阻,她都安然 度過。這一切使她能譜出她所得著的更美麗、更寧靜的信心生活 (詩歌四七一首):

一  “破毀帶我到主懷!”毀後如此唱出來!
      小船若是緊靠岸,深怕風浪的為患,
      難知在主的懷裏,毀後所享的安息。

二  我們哀歎:“被破毀!”豈知“破毀”當讚美!
      風浪無情的損傷,使我主懷享餵養。
      在此安息主懷中,何能再將我搖動?

三 “破毀”之後,不需要任何航行的技巧;
      雖然仍舊在航行,卻是拋錨在天庭;
      再不需要作或慮,只要我和主同居。

四  “破毀!”成為我純益,其他航者要驚奇:
      像似殘忍的摧毀,實是化裝的恩惠!
      毀後乃是在主手,有主自己來看守。
 

      在我們天然的觀念裏,我們都不太喜歡“破毀”,我們愛惜自己的魂,深怕自己遭受損失。但是和受恩姊妹對“破毀”卻有一種神聖的看見“破毀”乃是為著把我們 帶到主懷中,享受主的餵養,並經歷完全信靠主的安息。我們對破毀的態度,不該是哀歎,而是贊著著自己來面對可怕的風浪,因為真正在駕駛我們這艘小船的乃是 主自己。
      和受恩姊妹的職事,不是一個能力和外在偉大成就的職事,乃是借著十字架在諸天之上,在幔內過生活的職事。曾有人問她,要為主作工,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她回 答:“為主作工的條件,就是能夠不作工。”有些得著她幫助的中國青年為她擔憂,他們無法瞭解,為何她不去較大的城市設立聚會,住在這樣的小村落,什麼事都 不會發生,對她似乎是一種枉費。然而,馬利亞將寶貴的香膏傾倒在她所愛之主的身上時,她所作的豈不也是如此嗎?門徒認為,馬利亞向主愛的奉獻是枉費。但 是,當屋裏佈滿香氣時,主說,在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揚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已過二十世紀以來,千千萬萬寶貴的性命、心愛的奇珍、崇高的 地位以及燦爛的前途,都曾枉費在主耶穌身上。對這些愛主的人,祂是全然可愛,配得他們獻上一切。他們澆在主身上的不是枉費,乃是馨香的見證,見證祂的甘 甜。

女宣教士和受恩(Barbera)的紀錄片4-1



卓越而隱藏的器皿
 
        和受恩(M.E.BARBER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曆艱辛,
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
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
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
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
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一位姊妹,她在世界和基督教都鮮為人知,但在二十世紀初期主在中國恢復的行動中,這位姊妹卻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借著這位姊妹,倪柝 聲(Watchman Nee)弟兄-今時代神聖啟示的先見-被帶到生命的道路上。她是神卓越卻又隱藏的器皿,她所寫的詩歌,和她生活的點滴,不但觸動當時千萬的人,也激勵一代 又一代的後來人。
壹 蒙召來華,全心為主
      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於一八六六年出生于英國南部蘇福克郡的比森豪。她的父親是一名車輪修理匠,因此和受恩極可能長於一個相當卑微的環境。一八九零年,和受恩二 十四歲時,在一場更正教中國宣教大會中,身在遙遠中國的戴德生發出以下的呼召:“在基督教土地上的更正教眾教會,我們現在呼籲你們,在今後五年以內,差遣 一千人來到中國,響應這裏的呼召,我們乃是為 三億尚未聽見福音的異教徒 求你們。眼前廣大的事工和責任遠遠過於我們所能擔當,因此我們誠摯地發出呼 求。”在這呼召發出剛好五年時,在倫敦教會宣教團的差遣及資助下,和受恩於一八九五年啟程前往中國,翌年二月抵達香港,三月抵達福州。
      和受恩於一八九六年三月六日在福州給英國寫了第一封信:“親愛的巴林古德先生,何等可悅,我們能信靠神的話,祂必遮蔽你。當我們頭一次踏上這塊土地,我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體會:神給我們的是何等的尊榮!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當我真正抵達中國的時候。”
      不久,和受恩和另外兩名女傳教士一同被差派,前往福州附近的鄉下開展事工。她全人投入,應付周遭的需要。後來因當地環境太差,她被指派遷回福州市。和受恩 不願因環境惡劣而放棄事工,她於一八九八年三月十六日給英國寫信報告並請求:“親愛的巴林古德先生,我實在感到可惜,因從羅依德先生得悉,我們會接到英國 方面的通知,離開現有的工作站,前往福州。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請求你准許我們繼續留在原地。當戴德生博士在此時,我們的房子已經整修。在這房子尚未整修 以前,從海邊襲來凜烈的強風穿透木板的隙縫,以致我們無論身處屋內何處總不得暖。因著這個工程,我們的住處有了很大的改善。另外,若是還有瘧疾的話,也已 受到控制。此地事工越來越榮耀,我們三人有作不完的事。”
      二十世紀初的福州是一個熱鬧的城市。福州城橫跨閩江口兩岸,江北是舊城,江南則因外國人和基督教傳教士的聚居,成為新興發展的區域。閩江當中有一小島,兩岸以巨石所築之古橋“千年橋”相連,和受恩奉派在此地一所陶恕女子中學教書,為時七年。
      和受恩在福州陶恕女子中學教書的期間,因著她卓越生活中所流露出的基督豐富的生命,許多學生受其吸引,渴望接受她的指導。這使學校的校長嫉妒她,並控以十 條“罪狀”。在接受調查的期間,她在主面前覺得,“若是拇指與小指爭論,只會叫頭受到傷害,因此我當離開這所學校。”她完全順服主,安靜地離開學校。即使 如此,她的“罪狀”仍然傳到英國宣教母會。在那段時期,她不斷學習安靜地活在十架的陰影裏,寧可受到誤會,也不願為自己辯解,因此對那些不實的指控,都不 予回應。回到英國後,繼續保持沉默,不為自己表白,她在順服裏深切地經歷主,進入與主更親密的交通。她用詩歌來描述這種柔細的情愛和強烈的渴求:

一  勿讓我走輕省道路,免其花朵奪我眼目;
      更深交通帶我進入,時時刻刻只與我主。
二  向我發言,親愛的主,當我邁向更高之處,
      我魂向你柔聲順服,我心儆醒我懼盡除。 
三  我主,若是我心疏忽,不顧獎賞、遠離高處,
      願你慈顏和你愛目,速來將我緊緊抓住。 
四  向我施情細語,我主,作我亮光引我腳步,
      直到進入榮耀天府,完全得 神聖基督。
      至終,一位傳教士同仁,將事情真相告訴差會組織的負責人。這位負責人知道和受恩將自己置於十架權柄之下,就對她說,“我以權柄命令你,將你在中國時所發生 一切事情的真相告訴我,不得有絲毫隱瞞。”因著和受恩順服神代表的權柄,就說出在中國所發生之事的實情,不實罪名也因此得到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