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生命之思》信耶穌要來真格的 2015-01-04 | 殷穎(牧師)

《生命之思》信耶穌要來真格的

2015-01-04 | 殷穎(牧師)
對於那些假牧人、假信徒,耶穌引證以賽亞先知的話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這便是他們的特徵,要立刻辨認出來並不容易,但相處久了,總會露出馬腳,看出端倪…
作為教會牧者,一定會知道他牧養的羊群中,哪些是真正的信徒,哪些是假的;如同農夫,天天巡視他耕種的麥田,也會知道哪些是稗子,哪些是真正的麥子。
 
而作為一個信徒,在一個教會裡待久了,也能辨認出教會的牧師是真的還是假的;夫婦之間,體認更深。有一位牧師娘說,你們最好讓你們的牧師不要下講台,因為一下講台,他的生活(身教)便不是那麼回事了。所以討論信耶穌是否要來真格的,還是很重要。
 
沒有一個教會完全聖潔
在普世眾多教會中,假牧者與假信徒會是少數嗎?真金不怕火煉,即使在世時難以辨識,最後在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台下,都會原形畢露,根本不可能再裝假。何以教會會有假牧者與假信徒存在呢?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根據基督的教訓,稗子為魔鬼的工作。
 
聖經上說:「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
 
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馬太福音十三章24-30節)
 
所以教會中有假信徒不值得驚訝,也可確定世界上的教會絕對沒有一個是完全聖潔的;最屬靈、最熱心的教會,撒但的工作最勤,稗子也最多,都要等到收割的時候(末日)才能一個個揪出來擲入火爐中,燒成灰燼。
 
基督門徒也會失落跌倒
這裡有一個可討論的問題是,基督十二門徒中的猶大,他由開始便為魔鬼的安排呢?抑或後來見財起意而跌倒的呢?聖經內並未明示,主耶穌只講了一句:「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馬可福音十四章21節)猶大頗有才幹,還能擔任耶穌團隊中很重要的角色,為司庫掌管銀錢的口袋,並且常取其中所有的,是一個貪婪的賊,最後也出賣了耶穌。
 
主是無所不知的,猶大的來龍去脈,祂當然十分清楚,但主還是要他掌管銀錢。但在最後晚餐中,主正式警告猶大,應該還給他最後悔改的機會。如果猶大能向主坦誠認罪悔改,主會不接納他嗎?
 
三次不認主的彼得會比猶大更好嗎?其實許多刻意反對耶穌的人,後來都悔改了,成為主重用的僕人。使徒保羅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罪人只要肯悔改,不會被拒於救恩門外。
 
假信徒與假傳道的特徵
對於那些假牧人、假信徒,耶穌引證以賽亞先知的話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馬太福音十五章8節)這便是假信徒與假傳道人的特徵,要立刻辨認出來並不容易,但相處久了,總會露出馬腳,看出端倪。我們看到不少這樣的「信徒」與這樣的「傳道人」,等到他們原形露出時,其惡劣的影響,便會讓一堆人倒下。
 
早些時候,美國有兩位著名電視佈道家的惡例;往近處說,有一所世界最大教會的牧者也做了不好的榜樣,皆為響噹噹的人物。他們都不會像是稗子,否則魔鬼怎能化妝成天使(參哥林多後書十一章14節);而且根據主的教訓,要讓稗子與麥子一同生長,非萬不得已,不要拔出,因拔稗子會傷及麥子。每當教會中有一位重要人物敗露,都會讓一大片信徒失去信心,傷及教會。正是主所云:「不必,因為拔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
 
信仰生活可敬典範
我生平能確認是真正信徒的有一些,但不很多,因為有不少人相處長久,後來才發現當初的體認並不正確。按說人不可批評別人的信仰,只有神才能洞察人心,但仍然有幾位我最佩服的信徒:一為我幼年讀書時的王華亭校長;一為我生命得助最深的劉道生牧師(二○年代中國教會復興時的佈道家);另一位則為主譯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許牧世弟兄。
 
牧世被主接去後,其夫人譚天鈞姊妹委我為他編輯一本紀念冊《基督的謙和勇士》。我與許牧世弟兄在文字事奉中相處頗久,對其基督徒的人格風範體認較深;許氏可以「真信徒」相許,生平處事從不虛偽,與之交往後便會了解他做事做人認真的程度,讓人驚服;只要他認為不對的事,對任何人都不徇情面,從不會外圓內方,而為「內外皆方」的人。我請張曉風姊妹在許氏紀念冊中寫篇對他的感想,她寫下「『玩真的』的人」,見證他的信仰,對牧世兄的刻畫入木三分。
 
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信耶穌是來真格的?我當然不知,但我生平中卻曾看過幾位,雖然不多,但均為信仰生活中的典範人物。
 
義無反顧的信仰宣言
有時人們會想,人如果對信仰來真格的,怕在這個世界上會活不下去,會被虛偽的潮浪吞噬。這是真的嗎?但以理書中便記載了三位鐵骨錚錚的信徒,當權傾中東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製造了一個金像,要全國人向金像下拜,凡不俯伏敬拜者,立即投入烈火窯中。此令一下,誰敢違抗,卻有三個人沙得拉、米煞與亞伯尼歌均抗旨不拜金像(參但以理書三章)。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日本名作家遠藤周作在其小說《沉默》中,描述一位十七世紀葡萄牙天主教耶穌會的神父,在日本受到政治宗教迫害,最後被迫無奈,終於踐踏了耶穌像,表明放棄信仰的故事。作者在《沉默》中為他多方辯護,認為他放棄信仰是由於神的沉默,而沉默便是一種對人們在苦難中的回答之神學深度探討。
 
《沉默》的故事,與但以理書中記載的這三位對信仰堅忍不拔、寧入火窯的情況相反;這三位殉道者抱了必死的決心,但他們並未確定得到了神的保證,能全身而退,然而三位堅信者如此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三章16-18節)他們的話中之「即或不然」一語,最讓我們肅然起敬,這表示他們投入火窯中,即使神不施拯救,也義無反顧。這三人的信仰才是來真格的,後來神也拯救了他們。
 
信耶穌便要來真格的。《沉默》中的變節神父,雖有許多理由可以辯解,但很可能也都為反見證;你想不想也往火窯中走一遭,試試?
文章來源: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5-0002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