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培養兒女 5-3
也許有人問為什麼孩子不說出他們的錯誤,使成人有機會解釋一下,但是誠心瞭解孩子的人會明白孩子很會將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也許是因為害羞、懼怕或是智力的不成熟,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大部份孩子的思想與感情的領域是不容許別人進入的,特別是成人。若是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適當地或有智慧地對待孩子,並尊重他們的小秘密和看來愚昧的行為。
最大的錯誤就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那就好像是以蝴蝶來衡量毛蟲!但既然他們不能不是孩子而我們也不能是成人,因此兩者之間必定會有摩擦,除非一方或另一方能站到對方的立場。顯然孩子是無法站在我們的立場,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只好站在他們的立場。我們總得設法站在孩子的地位上,從他們的觀點來看事情。養育學會教導我們這件事,這樣一來我們將會顧到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所帶給他們的影響,而不是顧到帶給我們的影響。
舉個實例,讓我們拿幼童不斷地動來動去這件事來說。這種不停的活動是大自然用來幫助孩子身體健全發展的方法,但是對周圍已經不需要再長大的成人來說,這種不停的活動常是很大的攪擾。因此很容易就有試探要大吼一聲:「不要動。」叫一個無法停息的孩子「完全不動」,這是很殘忍的,因為它阻塞了過剩精力的天然出口,也因而刺激了全身的神經系統,引起脾氣暴燥、憂鬱和全身不舒服。如果強健的精力能被適當地疏導,而非壓抑,那麼孩子通常都會快樂。善解孩子的母親會瞭解這些,也會因而產生正確疏導的智慧,她會不再說:「不可以這樣!」而說:「去作」,她會安排無害的活動來填滿孩子的時間;讓孩子總有「一些事可做」,用好的事情來使孩子的注意力從壞的事情上挪開。當男孩子想用力敲 打牆壁或把釘子釘到傢俱時,就給他木板來敲打、木塊來釘釘子。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她最大的試探就是在媽媽的窗帘或她自己的衣服上剪洞,後來被智慧的褓姆完全改正過來,沒有處罰她也沒有責備她,只是給她很多鮮艷的色紙去剪,並建議她做「假」錢,最後再有點解釋為什剪紙比剪窗帘或衣服更好。
我建議稱讚儘可能的代替責備,通常人會發現這是更有效的方法。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有大聲關門的習慣。這叫他的母親和奶媽很頭痛。雖然一再地責備和處罰,都沒有用。最後,他母親請教一位稍微懂得養育學的朋友。朋友建議她,孩子大聲關門的時候不要去注意,可是偶爾聲音小的時候要稱讚孩子,說他好乖,好讓媽媽高興。但要小心,絕不要提到他大聲的事,甚至好像不曉得他「會」把門關得很大聲。這位母親照著去做,不久令她很快樂,也有點驚訝的是,她發現孩子的壞習慣已經完全改過來了。
孩子總喜歡做那些被稱讚的事,甚至成人有時候也是這樣。如果他們因著待人和氣和體貼別人而被稱讚,他們就會努力朝這方向走。我非常相信明智地稱讚在訓練孩子時是非常有用的,比我們所想像的更有用。
好像很多成人都有試探,想對孩子所要求的說「不」。其實如果考慮一下,常常就會發覺說「好」才是最智慧、最溫和的方法。成人似乎認為孩子所要求的每一件事必定是錯的。孩子很快就會發覺到成人的這種心理,因此自然會被成人急燥的「不」所激怒,於是就粗暴、反叛起來了。最好先等一等,考慮之後再作決定。儘量養成說「好」的習慣,而少說「不」。親切地說一聲「好」會讓孩子覺得我們瞭解並同情他們。在訓練孩子時,最好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盟友,而不是奴隸或是敵人。這樣一來,他們將會加倍的長進。
母親要引起孩子自己對善的渴望,這應該是母親不斷努力的目標。要讓孩子的心靈充滿快樂和可愛的善。每一種過錯都只是因著缺乏某種美德而導致的。如果這種美德能培養並發展起來,那麼與此美德相反的過錯就會因著沒有受到栽培而消逝。因此母親應該儘量幫助孩喜愛良善並贏得他們走向良善。
我年紀愈大就愈相信,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爭論常是可以避免的。忍耐和機智通常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而不一定要互相敵對。我覺得最明智、最成功的父母都曉得這一點,他們儘量避免正面的衝突。他們的作法是弄彎樹枝而不折斷它。改變河流的方向而不堵塞它。我們也能從所有的家畜身上看出這一點來。五、六個人圍在一匹不肯向前走的馬旁邊,無論怎麼打、拖、咒罵都沒有用。這時通常會有內行人走過來,懷著對馬體貼的心,使用溫和的機智,就改變了動物愚昧的想法,高高興興地走開,完全忘掉剛才頑固的決定。明智的母親也是這樣,只要運用一點小聰明,改變一下話題,時常就能將不愉快的氣氛一下都趕跑了。這不是放縱,乃是常識和機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